6個真實的大佬故事告訴你,年輕人第一塊表怎么買才不后悔!
買表你后悔了嗎?

編者按:年輕人第一支表買什么?這樣類似的話題相信大家也在表態(tài)的各種文章里面見過了。不過話說回來,并沒有哪一塊表能夠適合普天之下的所有人,很多時候,這些買表前輩們以他們的經(jīng)驗(也有可能是教訓)給了新人們更有理有據(jù)的購表可行性建議。不過你好不好奇,資深腕表愛好者們買的第一塊表都是什么?時過境遷之后,他們對自己當年的第一次選擇有沒有后悔過?據(jù)我們明查暗訪后發(fā)現(xiàn),一些人在歷經(jīng)浮華之后,仍然不悔當初,但也有人似乎和自己當初的選擇意見相左……年輕人第一支表到底應該怎么買才不后悔?你又會怎么站隊?
不后悔派代表人物 A哥、俞瑋瑋、張帆 不后悔選擇 勞力士、天梭Seastar、卡地亞Santos

A哥(新浪微博:@A哥_AVR)
我第一塊機械表是勞力士Ref.15200,選擇它的理由是品牌好。當年離鄉(xiāng)背井,為生活獨自一人來到廣州打工,出租屋與單位兩點一線只為生存。正巧,某臺灣知名科技公司約上海見面談合作,沒見過大市面琢磨該用啥來武裝一下自己,希望留給對方一個好印象,在南方,勞力士的影響比較大,堅固耐用保值一直被重復灌輸,所以就不停在腦中閃現(xiàn)。防水,全鋼,預算又是在我的選擇的范圍之內,自然就成為了我的第一塊表。

勞力士Date藍面Ref.15200
不過,后來到了上海,由于天氣冷根本沒機會展示新表,小小失落后反思自己幼稚,慢慢明白手表是在于自己的體會而非炫耀,估計這是初入門表迷的必經(jīng)之路。如果再回到從前,我還是會選勞力士作為我人生的第一塊表。因為一個品牌的建立過程需要很久的時間,而且勞力士所象征的堅固耐用,已經(jīng)是社會共識。

勞力士蠔式恒動日志型Ref. 41126334
現(xiàn)在的年輕人運動有活力,所以建議大家選擇表的時候一定是100米防水開始,休閑和正裝雙結合、兩相宜的表更合適。至于品牌,我會建議,根據(jù)自己的預算,但要在預算范圍內盡量選高的品牌,而且我相信很多年輕人未來還會買第二跟第三塊表,所以從第一塊開始就不要將就。因為你從好的品牌開始購買,不需要去打通關的消費,看似可能多花錢,實際上卻是可以省很多錢的。

俞瑋瑋(新浪微博:@沉默寡言的醬油蛋)
個人第一支是是天梭Seastar機械表,選它是因為沒錢,剛上班,喜歡表,剛失戀,慰問一下自己,預算內唯一可以買到的表了。如果再來一次我的選擇還是它,因為我手里就1800塊預算,我還很聰明的買了鋼帶的,因為我那個時候就知道買根皮帶很便宜,換上就是一只新表了,而買根原廠鋼帶就不是這個價了。

我覺得如果不是因為失戀,普通青年應該先努力賺錢然后再買表。因為現(xiàn)在表很貴,第一只表選歐米茄會更好一些,直接入門中端大牌子也省心一些。當然,不普通的青年我在這里就不給建議了,他們沒工作的時候一個月零花錢都可能比我一年工資還多,所以就買自己喜歡的就行。

張帆(新浪微博:@張-帆上海)
我第一支表買的是Cartier Santos,當時是作為結婚對表買的。因為大學的時候,外教老太太告訴我們,這是很多西方人體面婚姻的選擇。那時候對老太太的話深信不疑,我們班大多數(shù)同學結婚買的都是卡地亞,對表,對戒。

如果再重來一次,我個人大概還是會有相同的選擇吧,這里面包含一種信仰,一種情感,一種圓夢的成就感。其實無所謂它是不是機械表,而是覺得它好看,很適合我。實際上我到今天依然會戴它。如果不考慮它,那么今天的我可能會選一款歐米茄的鐵霸或者海馬,或者勞力士的探一,或者一款積家的reverso,也可能選名士的克里頓,總之就是選擇一枚扎實的簡單款、基礎款,但一定也是品牌最經(jīng)典的單品。作為第一塊機械表入門,我覺得基礎、簡單、經(jīng)典是主要訴求。

名士克里頓

積家Reverso
我認為年輕人選擇第一塊表最重要的是考慮合適自己的預算,盡量選擇大品牌,事先了解售后的價錢,上手試戴找到適合自己的尺寸,考慮跟自己的日常衣著搭配。
后悔派代表人物 福來得、Daniel Xu、低調男人 重來一次的新選擇 勞力士、帝舵碧灣、歐米茄超霸

福來得
我的第一塊機械表是漢米爾頓的爵士系列,那款表只有分針和時針,白色的盤面素雅干凈,錦上添花的在6點位置加了一個日歷顯示功能。棕色的皮帶顯得儒雅含蓄。當時剛進入鐘表行業(yè),沒多久公司就有員工內賣活動,初出茅廬的我想著有這么好的機會,不薅一下羊毛感覺虧了好幾個億。(想象一下你在點外賣時搶紅包的樣子吧!)后來發(fā)現(xiàn),這樣的員工福利就像女生的生理期一樣平常。如果時光倒流回到那個時候,我一定還會告誡自己……嗯!存錢買勞力士。(為什么要說還呢?)


存夠錢后的第N塊,終于輪到你了!
買表的初衷是自己喜歡,每個人的審美不同,喜歡的東西自然不會一樣,所以才形成了包羅萬象的多元世界,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到后來發(fā)現(xiàn),錢花了不少,快樂好像也沒有找到。當然現(xiàn)在很多人把手表作為一種show off的行為那就另當別論,反正我是不建議的。真正強大的人,是不需要靠這些東西來證明的(他可以有一顆鹵蛋一樣的腦袋)。所以,在有限的預算里,忠于自己內心,買自己最喜歡的就行。


Daniel Xu(新浪微博:@Dani老丹)
我第一塊機械表的故事好像之前有提到過,有點丟人但是也非常有意思,應該是上了大學所以我媽就想送我人生第一塊稍微貴一點的表,一些具體的細節(jié)忘了,差不多十年前的事,我就記得我把康斯登Frederique Constant誤認為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我那時其實也不知道江詩丹頓到底多貴,就知道,誒?這個金表好。這塊表當時只要一千五百瑞郎,還是機械的。后來知道烏龍了(也學習了是包金和實金的區(qū)別以及價格差距)倒也沒很難過,家人的愛戴在手上無所謂FC還是VC,況且FC也并不是李鬼,是正兒八經(jīng)做表的年輕品牌(雖然被收購了)。

圖左為買表烏龍事件的主角
自己花錢買的第一對機械表是萬國的金針鋼葡七和葡計,是給自己和彼時女友現(xiàn)在太太的一組對表。當時選擇的原因是很喜歡葡萄牙系列的數(shù)字字體軌道刻度和柳葉針。回頭看看七八年了似乎還是熱銷款,經(jīng)典到底是經(jīng)得住時間考驗(畢竟葡萄牙初代至今也要七十多年了)葡七因為尺寸審美關系現(xiàn)在戴的越來越少,葡計反而戴得比較多一些。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家人要送我第一塊稍微貴點機械表,我會無腦選擇帝舵碧灣藍面M79500 36mm鋼帶,這塊表不是我吹,從尺寸顏值設計實用度來說整個兩到三萬元區(qū)間內無敵手,女生可以選擇32mm的,效果不要太好。如果是自己花錢的話第一對機械表我會選擇勞力士dd黃金鉆刻度36mm總統(tǒng)帶和dj黃金鉆刻度28mm總統(tǒng)帶,原因無他,這一對可以是第一對也可以是最后一對。自己最近很久很久沒有戴其他表了,都放著吃灰,無論去哪里都戴著金dd,可能是年紀到了吧。

帝舵碧灣藍面M79500

勞力士Day-Date 128238、Datejust 279178
新人考慮要買第一塊腕表的時候最重要的是預算,仔細數(shù)數(shù)自己卡上有幾個零,千萬不要做那種咬咬牙上叉叉跳一跳夠的著叉叉要犒勞自己對自己好就得整叉叉這種傻事,腕表是百無一用的物件,投資自己(無論買書深造健身隆胸)要比買表要重要有用許多。其次是必須試戴,不要跟風,不確定的話和銷售說先放一放(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出門逛一圈吃個飯想一想,甚至可以回家睡一覺,第二天想明白了再出手,不要沖動。最后就是要好好對待腕表(但不要過分,比如買了新表天天對時,差幾秒就不高興,這種就是傻子)防水防震防磁這些研究一下,愛惜的話活得保證比自己久。

低調男人
我的第一支好表是上大二那年買的,在商場折后(記得是搞活動85折)6180元買的浪琴軍旗,當時選它的原因很簡單,想要買一支好表,在可接受范圍內這支表是最佳選擇。

如果時光可以重來,我想我不會選擇這款表,畢竟現(xiàn)在對表也略知一二,我會選擇性價比更好的款式,比如歐米茄超霸系列、勞力士的入門級等等。這些表價格更貴,但是從機芯級別、品牌知名度、保值度上都有更好的表現(xiàn),所以雖然價格更高,但是綜合性價比我覺得還是更高一些。玩表是一種愛好,如果你喜歡或者說將來想收藏手表,那你的第一支表就應該精挑細選,在購入前多做功課,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真的喜歡。如果只是想買一支好一點的機械表日常使用,我想價格還是第一考慮要素,根據(jù)經(jīng)濟實力買自己喜歡的品牌,我當年就是沒錢買3萬元的歐米茄而選擇了浪琴,量力而行,開心就好。

換上3861機芯的歐米茄超霸月球表
發(fā)現(xiàn)沒有,根據(jù)這些資深腕表愛好者們的描述,我們捕捉到了一個共同點:第一塊表應該買大品牌的經(jīng)典入門款基本上不會錯。不過,這當中有人認為年輕人的第一塊表應該充分考慮自己當下的預算,在有限的預算內根據(jù)喜好進行選擇,而有人則認為買表這種事在預算不夠的情況下再等一等,一步到位入手中高端品牌。那么你覺得應該不管品牌,在當下的預算內挑表,還是努力存錢,直接一步到位買中高端品牌的腕表才不會后悔?
其實還是那句話,自己喜歡就好,自己喜歡心生愉悅的就是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