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買保險的十大理由?
●
保險十大黃金價值及案例
●
1、老有所養(yǎng)
保險確保晚年人生安享無憂
每個人無法控制生死,但完全可以將老掌握在自己手中,合適的商業(yè)養(yǎng)老保險配置是解決養(yǎng)老問題的最佳方案。
晚年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
2、病有所醫(yī)
保險讓百姓生病看得起,生活不打折
案例一:2004年知名演員傅彪被查出肝癌晚期,治療期間做了兩次肝臟移植手術,但2005年8月依然憾別人世,時年42歲,留下了200多萬元債務和未盡的責任和義務。傅彪爸媽身體一直不好,幾乎常年住院,平均每月要兩萬元開支,而傅彪兒子聰聰當時初中,原本計劃去英國留學,首筆費用就得60萬元,其堅強的妻子張秋芳委托人變賣別墅,同時復出接戲,同時辦經(jīng)紀公司,代理鞋生意,生活艱難,令人辛酸。
案例二:同樣是2004年香港知名演員成奎安被證實患上第二期鼻咽癌,中間經(jīng)過放、化療,病情一度好轉,但最終惡化,于2009年8月去世,時年54歲。幾乎與傅彪同命運的成奎安境遇如何呢?成奎安生病治療期間總花費300多萬,但其身體健康時買了一份重大疾病保險和醫(yī)療保險,治療費用90%以上都報銷了,同時還賠付一筆現(xiàn)金,成奎安去世后,據(jù)其好友羅家英透露,勤儉節(jié)約又會理財?shù)模⒋笊担⒘粲胁簧龠z產(chǎn),他90多歲的母親可以安享晚年,年僅6歲的幼子也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直至成年。
同樣是患大病去世,傅彪家人深陷絕境,而成奎安家人因生前合適的保險規(guī)劃重新燃起了希望!
保險不是為了改變生活,而是讓生活不被改變!
3、愛有所繼
保險是讓親情、大愛得以延續(xù)的保證
案例:2008年香港知名演員肥肥沈殿霞病逝,而肥肥生前未雨綢繆,先為女兒買下來一份人壽保險,以保障女兒將來的生活,同時將名下資產(chǎn)以信托方式運作,這樣可以避免涉世未深的女兒鄭欣宜被騙,將來不至為生活操心。
世事無常,一旦發(fā)生不測,只有人壽保險會按照我們的意愿,將愛延續(xù)到父母、妻兒、兄弟姊妹的生命中。
4、幼有所護
保險為孩子的教育規(guī)劃及成長保駕護航
案例:2005年4月10日知名畫家陳逸飛因病突然離世,陳逸飛生前收入很高,1991年其創(chuàng)作的油畫《潯陽遺韻》在香港嘉士德拍賣會上就以137萬港幣成交,創(chuàng)下當時中國當代油畫作品的拍賣最高價,但人們?nèi)f萬沒想到其去世后,他的妻子和年僅5歲的幼子會落到靠朋友救濟的地步!
陳逸飛的妻子宋美英在《逸飛視界》一書中心酸的寫道:他是一位好丈夫,也是一位好父親,但他走之前沒有安排好我和孩子的未來!
感悟:重現(xiàn)教育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但一旦家庭支柱遭遇意外和大病,誰來替我們照顧孩子的成長和教育?
5、壯有所依
保險免除后顧之憂,全力打拼成就事業(yè)
案例:2001年12月2日美國排名前七的能源巨擘安然公司破產(chǎn),公司股價從年初的80美元暴跌至0.26美元,對于把養(yǎng)老基金60%配置在公司股票的20萬安然員工而言無疑是一場惡夢!
對于養(yǎng)老資產(chǎn)配置工具的選擇不當是造成這一后果的根本原因,員工認為持有知名大公司安然的股票應該可以高枕無憂,卻忘了股票本質上是一種高風險的投資工具,一旦企業(yè)發(fā)生經(jīng)營風險,股票受到的影響最大、最直接。
保險做為金融工具,具有確定性,到期可剛性兌現(xiàn),在所有金融工具中能確保這一點的只有保險。
6、親有所俸
飲水思源父母恩,人壽保險養(yǎng)雙親
案例:梅艷芳生前買2000萬保額人壽保險并通過保險金信托方式每月安排7萬港幣給其不善理財喜歡揮霍的母親養(yǎng)老。
7、殘有所仗
意外疾病致身殘,保險保障我尊嚴
案例:世界著名賽車手舒馬赫僅保險合同的總保額高達5.8億美金,年交保費567萬美金,保險讓舒馬赫重新開啟新的生命,保險讓舒馬赫家人在其治療期間及其康復后均不受影響。
8、錢有所積
保險產(chǎn)品最顯著的特征就是長期穩(wěn)定性與強迫儲蓄性,注重長遠利益而非短期利益,具有"持有時間越長收益越大"的特點。
保險分紅是復利計息,復利被愛因斯坦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它的神奇是通過時間積累,能讓正收益呈幾何級數(shù)增長。
9、產(chǎn)有所保
最安全的保值方法就是購買保險
養(yǎng)老型和投資型保險大都具有既有保值又可能增值的功能,同時兼具意外、醫(yī)療等多重保障功能。
家庭財產(chǎn)險投保也十分關健
10、財有所承
積累一生財富,無憾惠澤親人
案例一:2008年王永慶辭世,王永慶遺產(chǎn)價值600億新臺幣,而繼承人若要拿到遺產(chǎn),必須先向稅務部門繳納高達119億新臺幣遺產(chǎn)稅,最終王家12名繼承人通過現(xiàn)金支付(不少是向他人借款)、質押、出售股票、抵讓土地等方式繳清。
案例二:另一位臺灣前首富,霖園集團董事長蔡萬霖2004年出世時,總資產(chǎn)高達1563億新臺幣,遺產(chǎn)總額是王永慶的2.5倍,而其繼承人只需付5億新臺幣的遺產(chǎn)稅,不到王永慶的20分之一,其核心原因是蔡萬霖先生深諳人壽保險的避稅之道,生前購買了巨額的保單,通過合理、合法的資產(chǎn)配置,將財產(chǎn)按自己的意愿完整地留給了后人。
思考:很多身價千萬乃至億萬的有錢人,少不了因投資實業(yè)、購房置地等背負銀行貸款,可是否想過:一旦自身遭遇不測,留給親人的將不是財富而是負債的煩惱?如何破解?
本人公眾號ID:yangxianghua2018
不追熱點,不說廢話,去公司化、去個人化,只發(fā)布原創(chuàng)、實戰(zhàn)、標準化、可復制的內(nèi)容!使命:正向影響中國800多萬代理人,存正念、樹正氣、走正道、得正果!
▼
更多精彩推薦,請
▼
把時間交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