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不起正品,為啥非得買高仿?”消費觀不一樣的人很難和諧共處
朋友你好!我們的遇見,就是久別重逢。點擊上方關(guān)注,我們做一輩子的朋友!
文:十里
插圖: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人們常說,三觀對于一對夫妻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如果三觀不合,就算兩人再相愛,也沒有辦法繼續(xù)下去,所謂的愛情不過是一種激情。
在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可以把對方的缺點看成優(yōu)點,但在激情消退之后,他們會認認真真的過日子,于是他們會認清很多事情,他們會發(fā)現(xiàn),越來越難以忍受彼此,而所有的矛盾自然也就應(yīng)運而生了。
每個人都有各不相同的生活方式,夫妻能過到一起才有幸福可言,如果大家生活方式不同,想法不同,消費觀不同,就沒有未來可言。
相信很多人在現(xiàn)實生活當(dāng)中都遇到過諸如此類的案例,有些人在剛開始的時候相處的很好,但結(jié)婚之后卻突然有了各種矛盾,大家都以為他們是因為相處久了對彼此產(chǎn)生了厭煩。
其實并非如此,真正的原因在于他們相處的時間越長,對彼此的了解越深厚,這個時候他們看到了真正的彼此,而那個人并不是自己所愛的,或許正是因為如此,大家才會因為難以承受而引發(fā)各種矛盾。
消費觀對一個家庭而言真的特別重要,如果夫妻消費觀不同,他們終究難以和諧共處,這段婚姻也無幸福可言。
生活不是風(fēng)花雪月,而是柴米油鹽基于這一點,大家就必須跟金錢打交道,而消費觀不同就會制造各不相同的矛盾。
二十六歲的王杰跟妻子結(jié)婚一年,現(xiàn)如今,他覺得自己的婚姻已經(jīng)快持續(xù)不下去了,每當(dāng)提起妻子,他的內(nèi)心就特別痛苦,并不是因為他們的感情狀況出了問題,而是因為王杰覺得妻子的消費觀實在讓他無法忍受。
王杰跟妻子是通過相親而認識的,他們都到了結(jié)婚的年齡,于是便在父母的安排之下去參加相親,第一次見面之后他們覺得印象不錯,所以接下來單獨相處過幾次。
通過相親而結(jié)婚的人大多都是閃婚,就算算不上閃婚,相處時間也不會太長,王杰跟妻子就是如此,他們在相處了半年之后就跨入了婚姻的殿堂,結(jié)婚之前他們并沒有對彼此進行過多的了解。
他們只是偶爾見一下面,平常在手機上聯(lián)絡(luò)而已,他們聊了很多內(nèi)容,但卻沒有真正相處過,他們一直過著各不相同的生活,所以對于彼此的生活習(xí)慣以及其他并沒有達到絕對的了解。
王杰每個月的收入是六千左右,妻子每個月的收入是三千左右,可能有人覺得他們經(jīng)濟能力較低,其實也并非如此,他們生活在四線城市,這樣的生活水平是完全可以養(yǎng)活一個家庭的。
可結(jié)婚之后,王杰才發(fā)現(xiàn)自己跟妻子的消費觀有著天壤之別,他并不是一個鋪張浪費的人,所以他平時買東西也相對比較節(jié)約,他覺得錢應(yīng)該花在刀刃上,不應(yīng)該太浪費。
即便如此,他并不是一個特別摳的人,她對待家人還是特別大方的,尤其是他認為非常重要的東西一定不會省錢。
可妻子的想法是完全不一樣,妻子買很多東西都是名牌,這也是王杰結(jié)婚之后才知道的,王杰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人而已,所以他對于那些名牌并不算特別了解。
雖然結(jié)婚之前他們也見過面,但關(guān)于妻子的穿著和打扮,他從來沒有仔細觀察過,他也不認識名牌,而在結(jié)婚之后他才發(fā)現(xiàn),妻子平時喜歡背名牌包包,穿名牌鞋子,有時候就連上衣都是名牌的。
一個人愛穿名牌也并沒有什么不對,畢竟每一個人都有各不相同的消費觀,可如果一個人沒有能力買名牌,但卻依然想維持自己的虛榮心,那就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了。
王杰的妻子就是如此,明明每個月只有三千塊錢的收入,但卻一心想著高消費,王杰覺得這樣的生活方式簡直喪失理智,他們因為這件事情而發(fā)生過爭吵,但妻子卻一點改變都沒有。
就在上個星期,妻子跟別人發(fā)生了矛盾,至于前因后果,好像是因為一款包包的緣故,對方認出妻子所背的包包是高仿品,于是妻子便跟別人吵了起來。
回到家之后,王杰跟妻子長談了一次,妻子也供認不諱,自己的確是買的高仿,因為正品太貴,她根本就買不起。
王杰覺得妻子的消費觀有問題,既然買不起正品,為什么一定要買高仿?這件事情讓他很不理解。
而妻子則將所有的憤怒都發(fā)泄在了王杰身上,她責(zé)怪王杰他沒出去賺的太少,否則自己也不會去買高仿,自然也就不用丟人現(xiàn)眼了。
王杰非常生氣的對妻子說道:你見過幾個普通人可以用奢侈品的,我們只是普通人,你為什么不能認清這一點?買不起正品,你就買高仿,這已經(jīng)不是消費觀的問題了,這是人品的問題。
王杰覺得妻子的做法實在欠妥,畢竟他們只是普通人,既然是普通人,就應(yīng)該有著普通的消費觀,好好過日子勝過一切,但妻子對此好像有不一樣的看法。
妻子一直堅持過著精致的生活,比如吃穿用度都要是最好的,如果可以妥協(xié),那就是在吃方面可以節(jié)約一點,但是衣著穿戴方面絕對不能少。
說到底不過是虛榮心在作祟罷了,現(xiàn)如今王杰覺得特別痛苦,因為他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件事情,他們的消費觀真的有著天壤之別。
王杰覺得買東西要實際,所以他幾乎都是把錢花在刀刃上的,他只買那些對于生活而言有好處的東西。
而妻子則完全不一樣,妻子在消費方面都是追求名牌,如果買不了正品就買高仿蛋糕房,通常價格也不低。
一對夫妻把日子過成如今這幅模樣,也的確是一件讓人覺得特別嘆息的事情,但王杰卻終究沒有找到解決之法,畢竟已經(jīng)養(yǎng)成的消費觀是很難改變的。
消費觀的不同可以透露出不同的人品和生活習(xí)性
總有人覺得消費觀不同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大家各自消費就行,只要互不干涉就行,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有人覺得花很多錢去買一樣家具特別劃算,因為家具放在家里面可以用很久。
也有人覺得,花錢去買一些快消品特別有價值,因為自己享受了,那就是最好的,如果夫妻之間因為這樣的事情而發(fā)生分歧。
其實并不是最可怕的,只要他們通過調(diào)整,就可以改變,但有些差異卻會透露出一個人的人品,以及他們各不相同的價值觀,遇到這種情況相對而言就比較棘手。
消費觀可以透露出不同的價值觀,價值觀不同,生活習(xí)慣不同的兩個人是很難融合的,即便給他們再長的時間,他們也難以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比如那些愛面子的人,他們通常會把錢花在表面,這是一種虛榮的表現(xiàn),也是人品的體現(xiàn),但想讓他們改變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他們很愛面子,如果要他們放下這一切,其實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一些實實在在的人就會活得更加輕松一點,他們從不與人攀比,只過自己的日子,像這樣的人,就很容易獲得幸福。
夫妻最重要的并不是門當(dāng)戶對,而是合適,這種合適大多是指消費觀,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價值觀。
如果大家價值觀相同,也就意味著生活習(xí)慣和人品有相似之處,這樣的兩個人是很容易過到一起的,反之亦然。
——END
今日話題:你認為對嗎?